• 首页
  • 专业配资
  • 专业配资公司
  • 网上配资开户
  • 你的位置:专业配资_专业配资公司_网上配资开户 > 专业配资 > 股票配资专业平台 国海证券中报净利下滑超六成,总经理度万中三年收入2252万元

    股票配资专业平台 国海证券中报净利下滑超六成,总经理度万中三年收入2252万元

    发布日期:2024-10-20 17:20    点击次数:114

    9月10日,国海证券大跌6.27%,领跌券商板块。

    在此之前的9月6日,由于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宣布计划合并,大家纷纷调侃合并后的公司可以命名为“国海证券”。受这一“利好”消息的刺激,国海证券在9月6日开盘即涨停,全天牢牢封住了一字板,成为当日券商板块最靓的仔。

    "炒名字"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例如,因川普枪击案而大涨的川大智胜、歌尔股份。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业绩底色,短期冲高的股价终究难以维持。

    国海证券的案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短短几天内,从涨停板到大跌,折射出的不仅是市场情绪的反复无常,更是该公司深层次经营困境的写照。2024年上半年,国海证券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3.45%,创下近五年来最差中报记录。

    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给公司这支履新半年有余的新领导班子敲响了警钟。从投行业务的断崖式下跌,到经纪业务的持续萎缩,再到风险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国海证券似乎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净利下滑超六成,投行、自营收入锐减

    根据国海证券最新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25亿元,同比下降7.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4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3.45%。国海证券的净利润表现不仅逊于行业平均水平,更创下国海证券近五年来最差中报记录。

    细究其中,国海证券多项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仅为0.49亿元,同比骤跌53.70%,几乎退回到了2012年的水平。这一数据凸显出国海证券在投行业务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

    具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国海证券仅完成1家再融资项目和1家新三板挂牌项目,在固定收益融资业务方面也仅成功发行7只债券,累计承销规模22.24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国海证券在项目储备、执行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均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国海证券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似乎采取了一种"逆市"策略。Choice终端数据显示,公司保荐代表人数量从2023年初的28人增至2024年初的37人,再到2024年6月末的41人,短短一年半时间增幅近50%。然而,在人员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投行业务收入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这种人员扩张与业绩表现之间的巨大反差,不禁让人质疑国海证券的人才管理策略是否得当,以及其是否应该更注重提升人均效能而非简单地增加保代人数以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

    除投行业务外,国海证券的经纪业务也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为3.69亿元,同比下跌10.71%。这已是该业务连续第三个半年报出现下滑。2022年半年报、2023年半年报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13亿元,分别同比下跌1.39%、5.04%。而2024年下滑的幅度进一步加深,反映出国海证券在激烈的经纪业务竞争中正逐渐失去竞争力。

    具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滑33.32%,仅有1.85亿元,跌幅最为显著。交易单元席位租赁的手续费净收入则下滑10.26%,为1.17亿元。代销金融产品作为财富管理的关键指标,较2023年中报实现了7.47%的增长,达到0.15亿元,但规模仍然偏小。这一数据结构反映出国海证券在传统通道业务上遭受重创,而在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道路上仍未取得显著突破。

    自营业务作为证券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本报告期内同样表现欠佳。2024年上半年,国海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包括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扣除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入)为3.9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73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2023年同期的1.20亿元锐减至0.35亿元,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收益从1.02亿元骤降至0.26亿元。这一数据折射出国海证券在市场研判和风险控制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把握市场机会或规避风险。

    在这片阴霾中,资产管理业务倒是为国海证券带来一丝亮色。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达0.99亿元,同比增长15.08%,终结了连续三个中报的下滑趋势。从近五年的营收情况来看,这一业绩改善或许反映出国海证券在资管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行业头部券商相比,其规模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信用减值损失加剧利润下滑,风险管控亟待加强

    在收入普遍下滑的同时,国海证券的利润表现还受到了信用减值损失的严重拖累。2024年上半年,公司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高达2.0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0.28亿元(即之前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被部分转回)。这一减值损失主要源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

    这一数据反映出国海证券在风险管理,特别是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可能存在漏洞。在当前A股市场活跃度降低、多数上市公司进入调整的背景下,国海证券似乎未能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导致风险敞口扩大。这不仅严重侵蚀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可能对其长期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国海证券在面对业绩压力时,确实采取了一些降本增效的措施。数据显示,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中报的3,832人减少到2024年中报的3,485人。与之对应,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工资薪酬支出为5.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48亿元减少21.8%,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此外,业务招待费用也从0.17亿元下降到0.13亿元。然而,这些成本控制措施的效果却被巨额的信用减值损失所抵消。

    总经理超高薪酬是否合理?

    在这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背后,国海证券的新管理团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023年12月28日,国海证券原总裁卢凯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司随即指定副总裁度万中代为履行总裁职务。与此同时,国海证券全资子公司国海创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蒙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2024年2月,度万中正式履新总裁一职。与此同时,国海证券任命了新的副总裁汪成接与首席信息官张宁,分别接替原来的蒋健和温力。

    这两轮任命优化了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年龄结构,形成了兼具经验与创新的"老中青"三代高管梯队。这种年龄结构的搭配,理论上应该能够为公司带来多重益处。资深管理者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宝贵的行业洞察和决策经验,而年轻一代则能带来创新思维和对新兴技术的敏锐度。然而,从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这种搭配似乎尚未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度万中,这位1967年11月出生的券业老将,今年已年届57岁。若按照证券行业高管通常60岁左右卸任的惯例推算,度万中的任期或将仅有3年左右。这种短期任职的情况,对于公司长期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不利的。

    从过往履历上来看,度万中的职业生涯可谓丰富多彩,横跨制造业、银行业和证券业。在加入国海证券之前,他曾在君安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券商任职,积累了丰富的证券行业经验。这样的背景本应使他成为带领国海证券走出困境的理想人选。然而,上任半年有余,公司业绩不升反降,多个主要业务板块承压,这无疑给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带来了巨大压力。

    作为公司的高管,虽然业绩不太理想,但度万中近年的个人收入却十分可观。2021年,归属于当年并发放的薪酬为167.62万元,归属与之前年份并发放的奖金及薪酬为549.17万元;2022年则分别为211.90万元、674.00万元;2023年分别为189.33万元、460.00万元。三年时间度万中收入2252.02万元。

    除了总裁度万中之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副总裁程明。程明在今年国海证券保荐的顺博合金再融资项目中,以保荐业务负责人的身份签署了保荐书,因此可以确认他是分管国海证券投行业务的副总裁。

    根据履历,其曾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监会、蚂蚁金服等机构任职,拥有丰富的监管机构和互联网金融金融经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国海证券之前,程明的履历中并未显示直接的投资银行业务经验。

    自2022年1月程明就任以来,其分管的投行业务表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情况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角色转换的困难。

    数据清晰地揭示了投行业务所面临的困境。2022年是程明担任副总裁的首年,国海证券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1.98亿元,同比减少了44.38%。到2023年,这一收入再次下降了20.19%,降至1.5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的收入下滑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和2023年的投行业务行业平均降幅分别为8.61%和19.02%(Wind数据)。

    然而,与业绩的持续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程明的薪酬待遇。2023年,在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跌20%的情况下,程明的薪酬却未进行相应的调整,从2022年的143.94万元上涨至146.70万元(此部分薪酬差异是因为2022年1月5日才上任,2022年薪酬非全年年薪)。这一薪酬水平在公司副总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年薪210.3万元的副总郎蒙。

    在当前证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背景下,高管薪酬与业绩表现脱节,是否意味着公司内部考核机制存在缺陷?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副总裁程明是否真正肩负起了提升业绩的责任?诚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监管政策的收紧等因素可能对投行业务造成一定影响股票配资专业平台,但分管业务持续差于同业水平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毕竟,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程明理应具备预判市场风险、及时调整策略的能力。